后母戊鼎是什么时期的?后母戊鼎哪个朝代(后母戊鼎是哪个朝代的文物)

作者:哈哈问答
围观群众:49
更新于

后母戊鼎是什么时期的青铜器?为什么这么重要?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首先我们要知道,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所铸,也就是说,妇好是武丁的正妻妻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那么问题来了,既然是正妻,那么她的丈夫又是谁呢?根据史料记载,妇好的丈夫名叫甲骨文的发现者卜辞中,我们可以以看到,妇好嫁给武丁的时候,武丁已经40多岁了,而且还有一个儿子叫伊尹。

一:后母戊鼎是什么时期的产物?

这件国宝就是大名鼎鼎的后母戊鼎,重达832公斤,也就是说1000多斤,后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,距今3000多年,高度在133公分,口长110公分,下面有四只脚屹立着。

其实后母戊鼎最让人值得震惊的是它自带的霸气,从身上刻着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就能亲切感受到。而且后母戊鼎也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,没有之一。它代表的是商朝时期的顶尖青铜文化艺术。

二:后母戊鼎哪个朝代

提起商代青铜器,

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后母戊鼎和四羊方尊。

国之重器,

硕大无朋,雄伟而庄严。

它们只需静静地屹立在那里,便能让人对三千年前的青铜文明浮想联翩。

图 | 后母戊鼎

不过,

你有了解过后母戊鼎背后的故事吗?

它因谁诞生?又有怎样的历史价值呢?

让我们走近一步,一同欣赏这件享誉世界的文物瑰宝,随着它的纹饰看一场跨越千年的青铜盛宴。

青铜器的巅峰之作

早在1939年,后母戊鼎就已经在河南安阳县的商王墓葬区西北冈出土。

当地百姓为了保护这件青铜器,又将其埋入地下。

直至1946年,后母戊鼎再度与世人见面,此后又由南京博物院转入中国国家博物馆,并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。

20230323090328_54133.jpg

图 | 商·“后母戊”青铜方鼎,高133厘米,口长112厘米,口宽79.2厘米,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 |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

这件“后母戊”青铜方鼎,重达832.84千克,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。

它有一对立耳,腹部呈长方形,器身下面有四根柱足。

方鼎器腹四转角、上下缘中部、足上部均置扉棱,即常见于青铜器的凸出的条状装饰。

图 | 后母戊鼎一侧立耳

云雷纹是这件方鼎的基础纹饰。

它的立耳上有一列浮雕式鱼纹,立耳外侧饰有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。

图 | 虎食人纹

器身有许多动物纹饰。

腹部周缘为饕餮纹。

图 | 饕餮纹

柱足上部是浮雕式的饕餮纹,柱足下部有两周凸弦纹。

除此之外,方鼎上还可见兽纹和牛首纹。

图 | 兽纹和牛首纹

后母戊鼎为谁而造?

经过研究人员的调查研究,大家一致认为,这件青铜器与母亲有关。

“父母为重,孝顺最大”

图 | “后母戊”铭文拓印

一般认为,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纪念自己的母亲“戊”而铸造的。

“母戊”是庙号,其身上的“后母戊”字样的铭文就是证明。

是“司”还是“后”?

自后母戊鼎发现以来,这件青铜方鼎就有许多谜团。

其中之一,便是铭文的认定。

很长一段时间内,人们都以另一个名字称呼它。时至今日,很多人仍对它的另一个名字更为熟悉——“司母戊鼎”。

这件国宝的名字被研究了很多年。

此前认为铭文的第一个字与“司”相像,“司”通“祀”,为祭祀之意,是武丁对母亲的祭祀怀念。

图 | 甲骨文中很多字左右无别,可见很多字虽然相反,但其实是一个字

但甲骨文中,很多字的写法左右无别。它们向左或向右,其实都是同一个字。

殷墟妇好墓中的圆尊和方尊都有“后母”铭文,但两尊写法一左一右。

春秋时期的叔夷镈(bó)铭文记载的成汤伐夏后中,也将“后”写作“司”形。

“后,君也。”

我们熟知的后裔、后稷等名号中的这个字,与君王有所关联。在甲骨卜辞中,曾称妇好为“后帚好”。可见这个字不限于男女性别。

作为商王武丁的配偶,称戊为“后”,合情合理。

母,应该指她的辈分。

甲骨文中,祖母一辈称为“妣”,母亲一辈为“母”。作为儿子为怀念自己母亲而造的方鼎,这毫无疑问是对母亲的尊称。

“后母戊”三个字组合在一起,包括了器主的爵称、辈分、名号,文从字顺。

其意为“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后戊”。

后母戊鼎的铸造

研究人员根据后母戊鼎的鼎身合范后的范线,对其铸造工艺进行了几种推测。

图 | 铸造模型图,第一步合范

有的人认为其身形巨大,是分铸而成。

图 | 铸造模型图,第二步浇铸

也有人认为,当时的匠人采取地坑式浇铸鼎身,后加铸器耳。

图 | 铸造模型图,第三步浇铸

不过,要面临的困难是,后母戊鼎器身各处的青铜厚度不同,不同合金溶液冷却速度也不同,如何做好如此形制的青铜器实在考验运气和技艺。

图 | 铸造模型图,第四步脱范及第五步铸器耳

或许我们今天所见的后母戊鼎,是经过反复尝试与制作,才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。

//

结语

铭文铸刻蕴含尊母孝心,

国之重器彰显踔绝工艺。

相遇这场跨越千载的青铜盛宴,

冷色文物有了暖色人情,

足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宗匠荟萃以铸物,

贤杰恭谨而行德。

编审:张筱曼

责编:邓莫南

策划:彭 锋

三:后母戊鼎背后的历史

后母戊鼎(一称司母戊鼎),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。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,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,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,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“后母戊”三字得名,鼎呈长方形,口长112厘米、口宽79.2厘米,壁厚6厘米,连耳高133厘米,重达832.84公斤。鼎身雷纹为地,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,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。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,因体量过大,为防日军抢走后无法辨认,砸去一只鼎耳,将其重新掩埋。1946年6月重新出土,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。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,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。经研究考证,鼎腹内壁铭文“后母戊”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。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,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,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,经测定,鼎含铜84.77%、锡11.64%、铅2.79%,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。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、最重的青铜礼器,享有“镇国之宝”的美誉。现为国家一级文物,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名单。

非特殊说明,本文版权归 金科常识网 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.

本文分类: 历史

本文标题: 后母戊鼎是什么时期的?后母戊鼎哪个朝代(后母戊鼎是哪个朝代的文物)

本文网址: http://sddljzx.com/lishi/3610.html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